2025年,山西省級水網覆蓋率將達86.3%|9月中國水資源大會太原召開!
2025年,山西省級水網覆蓋率將達86.3%|9月中國水資源大會太原召開!

民生為上,治水為要。11月5日,中共山西省委宣傳部、山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組織召開“推動高質量發展 深化全方位轉型”系列主題第十二場新聞發布會,省水利廳有關負責人介紹了近年來山西水利建設的發展成效。

煤長水短、十年九旱,是山西的基本省情和水情,全省水資源總量123.8億立方米,占全國的0.4%,人均水資源量381立方米、是同期全國人均值的17%。
為了寫好“治水”這篇大文章,近年來,省水利廳從現代水網構建、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、水旱災害防御、農村水利建設、水生態保護修復等五個方面精準發力。2023年,山西省完成水利建設投資首次突破200億元,達219.6億元,同比增長24.1%,增幅處于全國第6位。今年1—10月,全省水利建設落實和完成投資繼續保持“雙增長”的良好態勢。

“三縱九橫、八河連通,多源互補、豐枯調劑”,為加快構建現代水網,山西全面推進“水網+”專項行動。目前,水網規劃的46項骨干工程已建成投運28項、正在推進12項、開展前期6項,特別是今年7月9日,黃河古賢水利樞紐工程正式進入建設階段。去年9月和今年7月,大同、長治分別入選全國第一批、第二批市級水網先導區,各市縣正以此為引領加速打通供水“最后一公里”。到2025年,省市縣三級水網將建成骨干供水管線1200公里以上,省級水網覆蓋率達86.3%,惠及2450萬人,全省總供水能力可達97.6億立方米,有力保障全省高質量發展用水需求。
為加強農村水利建設,山西提出,到2025年,全省規模化率力爭達到50%以上、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8%,推動農村飲水從“有沒有”向“好不好”“優不優”轉變;力爭五年內新增恢復300萬畝水澆地,使全省灌溉總面積達2476萬畝,支撐和保障每年300億斤的糧食生產能力;以芮城、祁縣國家級試點為示范,全方位推進現代化灌區建設,為鄉村振興夯實水利基礎。

2022年、2023年,山西帶動全社會參與治理水土流失面積7000多平方公里。截至2023年末,全省地下水位普遍止降回升,較2018年最高回升1.78米。在實施水生態保護修復、持續改善河湖泉域面貌方面,山西全力推進“一泓清水入黃河”生態保護工程六大類40項水利項目開工建設,力爭2025年建成投運;大力實施母親河復蘇行動,印發《山西省母親河名錄》,全省11個市和117個縣(市、區)都明確了自己的母親河;為全省19處巖溶大泉量身定制了生態修復實施方案,特別是針對晉祠泉制定了“晉泉十條”保障措施,力爭早日實現穩定復流,重現“晉祠流水如碧玉”的美麗畫卷。
此外,在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方面,山西持續推動農業節水增效、工業節水減排、城鎮節水降損行動,累計創建各行業水效領跑者或國家級節水型灌區10家、建成節水型社會達標縣(區)73個;在水旱災害防御方面,科學布局水庫、河道、堤防、分洪緩洪區等功能建設,重點抓好山洪災害防御,今年有力應對了6月以來的嚴重旱情,有效防范了汛期15次強降雨。
來源:山西云媒體